中国政府网 无障碍版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科学普及> 身边科学>

发布时间: 2023-12-20 17:21:23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明明吃饱了却还不停地在吃小食品,明明吃撑了却还可以来个饭后小甜点。

我们的食欲,难道不是肚子饿,胃空空的才产生的么?那为什么吃饱了却还可以一直不停地吃呢?

原来这并不是胃与肚子在作祟,而是它……

其实,大脑是控制进食活动的“司令部”,

它的奖赏机制是引发我们食欲的“幕后操纵者”之一。

它是怎么做到的?

通常,影响我们吃什么、吃多少的取决于两种机制:一种是饥饿机制,一种是大脑奖赏机制。

饥饿机制通过肠道和脂肪细胞的荷尔蒙进行调节。饥饿信号通过肠道神经系统传送到大脑,如我们最后一次进食是在多久以前,我们是否感觉饥饿等。

奖赏机制重点关注我们所吃食物的类型。大脑神经递质多巴胺对高脂肪、高糖食物反应敏感,这是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自然反应,它能促使我们找到合适的食物,也是让我们能够生存下来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反应。

最近,关于人类大脑与进食的关系有了新的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院等科研机构首次发现下丘脑的一个神秘脑区中的神经元在进食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大脑调控进食机制。

并且,发现下丘脑的外侧结节核中的一阳性(SST+)神经元在进食调控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人员以小鼠为研究模型,发现饥饿和饥饿激素都能激活这一最新发现的神经元,表明这群神经元与饥饿密切相关。

原来我们的食欲一部分是由大脑控制的!

这么多年为了满足自己对食物的欲望,也是辛苦了胃跟肚子了。

但是,你也别担心大脑会让你变成“胖纸”,它可会在潜意识中管理你的体重,但最终结果也会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

有研究显示,很多人减肥都会失败,在大约五年后体重会反弹。“罪魁祸首”是大脑,因为它要确保身体不至于挨饿。

实际上,每个人的大脑都会拼命地把体重维持在一定范围之内。这个范围因人而异,既取决于基因,也受到后天生活体验的影响。

当你的体重超过了大脑的记忆体重时,“体内体重秤”机制也会发挥作用。

哥德堡大学研究人员曾用肥胖老鼠做实验,给它们人为“附加”一些重量,结果发现,实验鼠减掉了几乎相当于附加重量的体重,而且,这些“附加”体重的实验鼠体脂含量更低、血糖水平更低。研究表明,人为“附加”了体重的实验鼠知道自己体重超标,减少了食物摄入量。研究人员认为,虽然实验使用的是老鼠,但人类同样有类似“体内体重秤”的机制。人站立时,大脑记录下体重,当记录到体重有所增加时,人体会下意识地向大脑发出“少吃点”的信号指令。但是,“体内体重秤”在人久坐时不运行,会导致久坐者多吃、长胖。

听到了吗?说你呢,赶紧站起来动一动!

其实,关于大脑的未知奥秘还有很多,人类也在不断探索更多的可能,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科学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