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科技创新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全面提升我市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有力推动现代化农业强市建设,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河北、唐山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省委、市委关于“三农”工作决策部署,认真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推动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唐山高质量发展总体方案》支持政策落地落实,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全力打造“新工业、大港口、高科技”三大支柱为核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种质资源、技术创新、耕地保护和利用等研究,促进产学研紧密合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步伐,奋力谱写中国式化建设河北唐山篇章作出科技新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需求导向。面向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紧密结合我市资源环境禀赋、区位特点、产业优势和市场需求,突出创新引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依据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科学设计创新路径,系统布局农作物、畜禽、水产、盐碱地综合利用等领域技术创新。
坚持重点突破。瞄准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强化薄弱环节,鼓励支持农业企业与科研院校深化交流合作,加强农业产业新技术、新方法等基础性、公益性研究,选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新品种,有力支撑“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绿色农业、节水农业”四方联动。
坚持有序推进。加强部门统筹协调,综合采用竞争择优、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等方式,一体化配置创新资源,支持政产学研用多方参与,鼓励跨学科跨领域协作攻关,打通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创新全流程,创新产学研利益联接机制,支持科技、资源、人才、技术等要素向农业企业流动。
坚持多元投入。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作用,各级人民政府重点支持基础性、公益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重点项目的引领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强化金融支持,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创新农业投资管理机制。
三、建设目标
对标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关键共性技术和种源核心技术攻关。到2025年,形成以农业企业和科研院校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种业发展机制。构建地方特色农作物品种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体系,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500份;创新一批优质、高产、多抗种质资源,创制耐盐优异新种质10份,筛选培育高产稳产、优质的耐盐作物新品种(系)1-2个;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抓手,全市引进示范展示农作物新品种达到100个以上。
四、重点任务
(一)实施农业产业关键技术攻关行动。聚焦我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整合全市优势创新资源,加强农产品加工、智慧农业等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积极推进农业领域省、市级科技项目组织实施,加快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农业节水、化学肥料与农药减施增效、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耕地质量提升等关键技术研究,着力提升农业品种自主创新能力,组织实施农业领域市级重点研发项目5-10项。[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以下均需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理区)管委会具体落实。]
(二)实施现代种质资源创新行动。开展主要粮棉油作物、蔬菜、林果等优异种质资源和特色杂粮、灰树花、半滑舌鳎、红鳍东方鲀等地方特色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鉴定、评价与创新利用,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500份,创制优异核心种质资源。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性为重点,选育节水、优质、抗病、抗逆、专用、适宜机械化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加快现代育种技术研究与应用,推进常规育种技术与现代高效精准育种技术有机结合,提高育种效率。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抓手,全市引进示范展示农作物新品种达到100个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
(三)实施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攻关行动。以“育种”和“治地”等关键环节为重点,分类分品种全面开展治水、改土、改种科技攻关。聚焦“以种适地”,依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唐山市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建立健全耐盐水稻等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圃(库)和开展耐盐水稻等新品种培育,加速新品种推广应用步伐。聚焦“以地适种”,加强盐碱地机理、盐碱地改良基础研究,建立盐碱地治理技术体系。鼓励盐碱地特色农业龙头企业牵头承担科技项目,联合科研机构和地方共同开展科技攻关与示范,创新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和模式。收集耐盐碱植物种质资源100份,创制耐盐优异新种质10份,筛选培育高产稳产、优质的耐盐作物新品种(系)1-2个,形成盐碱地综合利用关键技术。[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
(四)实施数字农业引领行动。建好用好农业大数据平台,健全完善“一张网、一朵云、一本账”,着力发挥农发集团等国企作用,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加强智能技术和装备在大田种植和设施园艺领域集成应用,积极引进、推广示范自动灌溉、自动饲喂等智能化设备,推进工厂化、智能化和标准化生产。大型农业机械智能化升级率达到50%。[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
(五)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行动。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科技园区、创新驿站、星创天地等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发展“一县一业”,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聚集、多业态发展,县、乡、村联动,推进“生产+加工+科技+品牌”一体化,强化园区资源聚集功能,依托岭尚庄园等农业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品种引进、成果转化与集成示范,深入推进迁西板栗、玉田梨、滦州苹果、遵化杂粮、迁安桃、丰润花生等“一县一业一基地一团队”科技示范工程基地建设,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县域特色主导产业,辐射带动形成主导产业突出、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乡村产业全面发展格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
(六)实施农业科技人才培养行动。围绕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人才需求,认真落实“凤凰英才”计划,积极培养农业领域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和创新团队,建立农业科技领域人才竞争优势,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机构的科研人员到农业企业开展科技创业。完善农业高质量发展人才培训体系,支持农业企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与涉农高校和职业院校合作共建实践实训基地,依托生产基地、产业园区等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加大对高素质农民、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培养力度。[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
(七)实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行动。深化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天津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国内一流科研院校(所)合作,引进高层次专家,开展重大先进适用农业科技的研发与推广,积极推进在研省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实施。全力推进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我市海南良种繁基地为龙头,以自有种业企业和引进国内外知名种业企业为补充的现代种业创新体系建设。市级遴选推介30个以上主导品种、30项以上主推技术,主推技术覆盖率达到95%,年培育高素质农民1000人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
(八)实施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行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文件要求,扎实推进《唐山市关于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案》落实,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效能,突出为民目标、科技属性、特派特色,落实推进科技特派员(团)制度,大力支持涉农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投身农业农村科技特派员(团)工作,支持科技特派员(团)深入农业科技园区、特色产业基地、农村企业一线等,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示范和推广。依托省级农业创新驿站,探索建立专家团队服务长效机制,将专家院士“才富”变成唐山农业“财富”。[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加强指导监督,抓好责任落实,统筹协调各项政策措施创设、落实,及时研究解决遇到的突出问题,确保各项重点任务如期保质保量完成。
(二)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加大投融资项目支持力度,强化市场机制作用,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市场为支撑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完善创新资源一体化配置,持续推动农业领域关键应用技术攻关和应用场景示范,推动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
(三)加强宣传推介。围绕农业企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等方面,充分挖掘典型模式和成功做法,组织开展宣传报道,形成全社会关注农业产业、支持农业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利用线上渠道和新媒体资源,创新宣传推介手段,开展宣传推介活动。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重点农业企业推介。
主办单位:唐山市科学技术局
联系电话:0315-2823645